还是老地方——上海的大沽路。
赵丰老师已经是地产成本圈的老朋友了,这一次我们的主题也就更深入些。抛开专业之外的话题,亲身经历的事情,那些直达内心深处的感悟,相对于理性的内容,我们更喜欢感性的部分,既是因为感性的内容有人味,更是因为实用远不及被启发更能让人受益匪浅。
一杯纯咖,一壶茶,我们一起听一位成本前辈掏心窝的话。
赵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我国的地产成本管理经历了核算型、控制型、价值创造型三个阶段之后,已进入策划型的成本管理。赵老师认为,“策划型”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就是“先找问题、再理”,关键在跨界协同。
而这些变化,对成本人的能力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地产成本圈在2018年春节前与赵丰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
面对新时代,我们明天的竞争力在哪里?
赵丰老师:“成本人员需要有更高的管理高度,需要动脑筋、想方法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去改进管理,倒逼整个项目团队提高管理水平。”
协同管理是一门学问,赵老师有一门课专门传授此中秘诀:《功夫在诗外--卓越成本管理之跨界协同》。此处,我们先睹为快。(以下内容摘录自《成本管理作业指导书》P59)
跨界协同的关键是专业态度的转变、情商作用的重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3点:
• 成本专管员应以好学不倦的态度、项目管理的视角,借助《成本管理作业指导书》中的各项作业要点,积极参与项目前期各项工作。
• 专管员的优化建议或不同意见须以竞品调研或项目案例(成本大数据)为依据,参考下述方式表达专业意见:
a、在相关评审会前,以充分尊重和启发式的态度,先进行个别私下沟通;
b、若条件不容许进行会前当面沟通,则在以书面沟通时,应以“建议/请考虑/可不可以/…谢谢关注”等方式表述。
• 若相关职能部门听取了专管员的意见而取得积极结果,专管员要在公开场合上,以欣赏的态度予以充分肯定,并且一定要把取得的成绩主动让出去。
而如何适应“策划型”成本管理阶段的要求?
如何跨界协同?如何提高情商?
——这是三个依次聚焦的问题。
如何获得这样的能力来适应明天的职业发展和竞争?
修炼一
积极的态度
小时候,我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陪我,但是他教育我的一句话我始终记得,而且让我受益终生。在我小学三年级时我不想做课代表,但他告诉我:“有时间,多参与。学校的什么事都要积极、主动、多参与,看起来关系不大的事情也要多参与,要扩大你的影响力。”听着赵老师娓娓道来的往事,令人感动、动容。
在设计院的技术经济室工作期间,面对设计交底这样看似与预算无关的会议,在“多参与”的教诲和鼓励下,我知道这个会后主动申请与设计师一同下工地进行设计交底。这样的会开了多次以后,我就了解了施工单位是怎么考虑的,加深了设计图纸的可施工性对成本影响的重视。
多年以后,我看到柯 维的《成功人士的七个 习惯》时,发现我父亲的教诲与之“不断扩大影响力”不谋而合。要适应未来的要求,我们就不能太功利;要想成功,就不要划分出这是我的领域、这不是我的专业。“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正是基于此。
对外界不敏感的人不会成功,而敏感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培养出来的。千亿富豪李兆基先生,在80多岁高龄的时候还能够记得住我多年前向他汇报的恒基名人广场一个2760万元的数字(注:由于招商滞后,为满足苹果店入驻要求而发生的变更改造工程估算),我相信他一定是主动的记下了我汇报的内容,否则怎么会在多年之后脱口而出,一个数字都不差?成功的人并不仅仅是运气好。
赵老师在讲述这一段一段往事时,是那么自豪、那么坚定。为什么赵丰老师在设计院技经室工作时要参与与份内工作无关的设计交底会?为什么李兆基先生能记住几年前赵老师汇报的数字?我们有时候会抱怨自己没有天分,对数字不敏感,做不好成本,但是我们忽略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积极的习惯所养成的。非一日之功,也非天生就有。
修炼二
开朗的性格
“赵老师有一个特别的方法与新朋友拉近距离——‘打开心灵的晚餐’,酩酊大醉不应该是晚餐的主题,讲出你心里最柔软的故事才是交流的意义。”
在一桌吃饭赵老师能够带动大家共同敞开心扉,朋友们的心变得更近了。为什么赵老师这一招屡试不爽?其中的奥秘就是赵老师开朗的性格,开放的心态,有情趣的感染力,所以朋友们都会被他所影响,一桌十几人无一例外地都愿意讲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听者无一不为之动容,甚至有几位朋友当场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有朋友事后说那天的晚餐让他终身难忘。这样的晚餐我参加过一次,那是去年地产成本圈在青岛沙龙后的聚餐,所以当赵老师提及这个我深有感触。
成本人不应该是呆板的,我们应该更有情趣。
大学毕业前,我还是蛮闷的。但是在读新概念英语而参加了“英语角”大家一起相互讲英语、交流,后来才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成本人要塑造专业影响力,就要乐于分享。性格内向,也并不是不好,但是作为成本人,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多沟通,从而影响别人(建立成本意识,全员成本管理的最佳手段)。一个专业水平非常好的成本人,但若仅是内秀,则影响力会大大折扣,专业价值就得不到全面发挥。有专业能力是一回事,能发挥多大的专业价值则是另一回事。成本人作为管理者,既要懂专业,更要能分享,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价值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
开朗的性格下,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你的情商。对于情商,我在宝龙集团工作期间还未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当时也觉得不屑一顾。到了恒基工作后,才开始慢慢注意讲话方式,也取得了一些让自己欣喜的效果。知道了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这就是有情商的表现了。
有了这个意识以后,我的管理就开始成熟了。但年轻人也不要过于追求情商,不用刻意把自己打造得很圆滑。最高的情商,就是与人打交道时让人如沐春风。
听赵老师分享这两点心得时,我联想起尹贻林先生、梁士毅先生在谈到面对BIM、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新环境时,我们地产成本人、工程造价人所应做出的改变。这里一并介绍。
——原RICS中国区理事会主席梁士毅先生多次在演讲中谈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地产成本和工程造价行业的影响。并引用美国造价协会会长在一次国际峰会的上大声疾呼“美国的造价师对于人工智能给我们行业的冲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梁先生列举了下面两份报告:
报告一:RICS 2017年7月《新兴技术对测量专业的影响》。报告显示:
“重复性、程式化、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攻破”,传统技术被冲击的总平均值为46/100。
RICS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新兴技术对测量专业的影响》 2017年7月
报告二:RICS 2017年10月《人工智能对既有环境和测量师意味着什么》。报告中阐述:
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是“物联网、5G通讯、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数据建立、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在未来的10-20年间,测量师近半技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我国工程造价行业泰斗尹贻林先生认为:人工智能、BIM技术将改变建筑业。
“信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规则”的策略,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算法、模仿人类的思维、推动程序性决策,简单规则的决策快、准、稳已经成为现实,这意味着可能很多低端管理工作会消亡。
海量分析使非程序性决策更加可信任,将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的问题。低端的管理工作是程序性的,高端的管理工作是非程序性的,人工智能使程序性的决策遵循简单规则,使非程序性决策遵循信任规则,从而回归简单,所以将彻底颠覆建筑业的生产关系,建筑业的一些低端专业管理将成为消亡的职业。
小 结
赵丰老师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深处的感悟,两位业内专家的观点,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两份研究报告无一不在为我们揭示这样一个趋势: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将聚焦于仅有人类才能发挥独特价值的领域——非规则性工作、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不注重效率而追求更好效果的工作。这项工作,就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就是沟通、协调、管理;协同、集成…这些都是要投入更多的人之感情、感性能力,而仅非制度、非专业理性能力就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