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世界,从数字新视界开始

BIM不能做什么?

一种新的工具出来,总有一些人四处吹嘘,有了BIM平台,你企业的成本就会节省多少,有了BIM平台,你的效率就会提升多少。有了BIM平台,你就有了大数据,就可以控制一切企业的问题。总之,BIM是万灵药,它包治百病。有时候,出去外面谈业务,听到有些老总说BIM,我都不好意思面对业主。也难怪有些业主对这行的嘲弄,这理所当然。把别人当傻瓜一样骗,人家看你面子又不好意思揭穿你,嘲弄一下也是当然的。



BIM(建筑信息模型),我把它看作一种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最重要的是,效率的提升,也就是在越少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有价值的工作(以顾客为导向)。这是股东最看重的一个指标。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减少市场交易成本。那么BIM,也就是围绕这个来做的。BIM的关键,在于其中的I(Information)。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要靠信息与知识的结合。而人的决策,需要准确的、及时的信息,从BIM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在未来,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



信息的传递,有几个元素。一是发出信息者(编码),二是发送途径,三是发送内容,四是接收者(解码)。但信息传送过程中,以上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编码不规则、传送过程中的噪音,都可能影响发送者与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导致决策失败。



如果BIM能够将企业管理决策中的,有关于建设项目的关键信息,通过统一的规则性编码,将信息能最大程度进行保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传输,这将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决策精准程度。如果这些信息能够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无缝连通,那么对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动作协调,对某个问题响应的及时性,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我对BIM可以做什么的观点,大家可能没有看到我说碰撞检查、出图之类的,这些都是BIM软件中的一些基本功能,采用这些功能当然对设计质量会有较大的提高,但仍然是比较低级的应用。



信息的互联互通,以提高决策质量办事效率,减少内部交易成本,才是BIM的核心。但是,BIM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是需要人去操作的。当然,你可以说未来可以智能化设计,但那是未来的事情。所以BIM作为一个管理工具,我们不能忽视背后人的操作层面,也就是人在企业中的管理行为、动作。这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制度对行为的约束,是不同职能的企业成员之间的合作。



在BIM推进后,企业成员原有的操作习惯会改变吗?它与我们的造价系统、ERP、OA如何对接?BIM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它在疯子手里与在有理智的人手里,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无视现阶段的管理现状进行盲目地改革,无疑是愚蠢的。这也是我一直强调为什么BIM产品负责人要懂企业管理的原因。



你可能会觉得,科技自然会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比如说,我们以前从来都想不到,手机居然可以没有键盘。很久以前,人们也从来没有想过,除了坐马车之外,还可以那么快的小汽车。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就是成本。



成本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价格是每个行为人衡量成本的一个计数标准。一个开久了马车的人,他可能觉得开马车挺好的,直到他发现开汽车会给他节省成本。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仍然对BIM采取观望的状态。因为他们并没有发现,BIM可以给他们带来实际的成效,他们希望有相应的,让他们满意的案例展示,说服他们采用BIM技术。



成本还不仅仅是软硬件投入方面,BIM的推动,涉及到企业的制度变迁。制度的变迁,其本身就是有成本的。它可能需要改变原有的操作行为,需要内部培训、推广。



在政府体系内,推行BIM如果可以为政治前途加分,那么企业官员当然愿意采用。同理,在企业中,能让企业决策者心动的,不是像政府体系内那样,他们需要的是效率、成本上的对比。如果能节省成本,企业为什么不愿意用?



我并不是说,BIM从业人员就不去推广了,而是说,把BIM吹成万灵药的人,忘记了任何一种管理思想、工具的实际应用,都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决策者们的主观认识而定。一味的吹嘘BIM,并要求政府强制推行BIM的人,你们可能正在干着一件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事情。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